企业价值分析:企业出售时的价格影响因素

时间:2016-11-15 17: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价格背后的意义

收购价格是卖方企业的最后堡垒

并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价格谈判,双方互相寻找陷阱,展开最大限度的攻防战。
如果高价成交,虽然买方企业有可能会由于价格过高而受到责难,但是如果PMI中能大幅提高被收购企业价值的话,这种责难就应该会缓和不少。因此买方企业还是有机会来证明高价成交的合理性的。

对于卖方企业而言,一旦将目标企业的所有权拱手让人,将会失去采取任何补救措施的机会。一旦由于价格过低而受到责难,也就只能基于价格谈判的原因,寻找合理的解释了。因此卖方企业有必要事先做好准备,对最终价格的背后意义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卖方企业能接受的最低收购价格

如果目标企业亟待资产重组(需在短期内实现重组,改善业绩),卖方需要尽早将企业出售,以免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进一步贬值。在这种背景下,以接近最低价成交的情况比较常见。这里的最低价就是“目标企业的清算价值”。
 
什么是清算价值?

对目标企业进行清算时,会产生诸如中途解除房屋合同需支付的违约金、员工离职赔偿金等大量的非常损失。另外,由于工厂和店铺的运营时间逐步缩短,也会带来因开工时间减少造成的损失。将这些清算成本与损失和公司的盈余相抵扣,就得到清算价值。
例如,公司预计清算后将剩下5亿元现金,而买方最多只愿意出3亿元,此时卖方企业该怎么办才好呢?除去为了维持员工雇用关系、延续企业的历史价值等非经济性方面的考虑,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卖方企业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尽量采取那些能够获得最多现金的清算方式。如果出售企业得到的钱比直接清算的价格还低,目标企业没有理由选择出售的方式。

清算价值成为价格底线

出售亟待破产重组的企业时,除了基于商业规划来估价外,还有必要事先计算企业的清算价值。卖方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清算价值,确定价格底线,从而避免廉价出售的风险。

买方企业能接受的最高收购价格

如果目标企业是成长型企业,价格谈判的焦点就会转移到卖方报价。在此情况下,卖方企业就会视“买方企业能出到多少价位”进行谈判,买方企业出价是以“通过并购能给他们带来的期望价值”或“目标企业的重建费用”为上限。

卖方企业可以预测出买方企业的出价上限

比起买方企业,卖方企业更加了解目标企业的业务内容及行业状况,因此完全有可能估算出在添加了协同效应后的“买方企业报价”。另外,还可以估算出“目标企业的重建费用”。有时候卖方企业的估算结果要比买方企业的估算结果更加接近准确。
出售成长型企业时,除了基于商业规划计算估价外,“重建费用”也可以成为谈判筹码。